乘著電車,我們穿過西環的唐樓舊舖,由上環海傍的皇后大道中一路往上,終於來到寂靜的太平山道,找到我們的最後一站:茶。家.
茶。家位於東街和西街之間,這地點也妙,因為茶。家於我來說,正正是東西文化的交匯點.
在這所充滿台灣/日本色彩的綠色小茶室,你可以找到中國的祁門紅茶,亦可點冶艷的印度香料chai,同時來一個英式的scone,或者台灣的肉鬆三文治.無論你愛中西或是咸甜,亦可在這漂滿茶香的空間尋找心頭好.
看似不拘一格,其實茶。家處處流露店主對優質生活的要求.品茶,盡量採用公平貿易或可持續的茶葉,由店主親手烹煮.愛煮,種種茶點由自家製作,款式不時更換.慢活,沖泡澈煮需時,叫客人亦放慢腳步,一同細味生活點滴.難怪生活繁重的都市人愛鑽這躲避風雨的小茶室,甚至將這裡當成第二個家-誰不喜歡烏托邦?
在茶香和卡察聲間,我們先喝茶.印度香料茶,祁門紅茶,泰國冰茶我都先後喝過了,這天就嘗嘗店主推薦的冰洛神花薄荷茶吧!
顏色是鮮豔的紅,叫人想起紅菜頭的汁液.加上泡沫頂的薄荷葉,顏色強烈又搶眼.冰過的洛神花茶沒有了熱喝時的酸,加上薄荷更添清新;更因沒奶,沒有無可避免的飽滯感.比起港式飲品又或是有氣汽水,這是更佳的夏日消暑選擇.
scone每天出爐數次,次次口味不同,想吃心頭好?要看運氣.這天就有個人喜歡的薑味和原味,真好運!
質感濕潤而滲透著薑粒的freeform ginger scone口感豐富,很討人喜歡.
但帶點乾燥的原味搭上自家製的洛神花果醬和輕忌廉,三者的化學作用卻叫人驚嘆不已.究竟是漂亮但太乾的原味好些,還是不羈而辛辣的薑味好點?算了,還是各來一塊好了..
scone之外,rubbing-in的家族還有香蕉薑味蛋糕.banana bread也是我喜歡的蛋糕種類,但每每吃到的不是質地太大太粗,就是只得好假的香油味,又或者味道太甜.
這裡的interpretation雖沒有乾脆的外皮,但蛋糕濕度剛好,香蕉香氣濃郁,薑味雖可更突出,毫不做作的感覺亦已很不錯.
每次到茶。家,都渴望再會那誘人的流心綠茶芝士蛋糕,雖然明白那不過是蛋糕未熟透的效果,說實點其實是個error!
這天的蛋糕雖不再流心,綠茶的茶香卻顯得更醇厚香濃,更帶抹茶的苦澀回甘,和輕柔的芝士非常合拍.加上富花生和牛油香的餅底,冠它為全港最佳的綠茶芝士蛋糕之一,一點沒誇張!
潮流吃cream cake,Victorian sponge也是cream cake,不過是蛋糕夾桑果忌廉而非vice versa.
海綿蛋糕充滿雞蛋香,質感鬆軟無比,加上軟滑的桑果忌廉,簡單而味美,難怪女皇亦為之傾倒!
不嗜甜的也可來客炒蛋肉鬆多士,and this ain't not something you will find next door.台灣人會以肉鬆,雞蛋,蔬菜等夾文治吃,而對有一半台灣血統的店主來說,這也是家鄉的味道,便帶來與港人分享.
這亦是唯一不是100%自製的食物,那酥皮麵包明顯來自不遠的bologne!但炒蛋的嫩滑碰上乾脆的肉乾,加上牛油果和番茄的粉綿和千層酥皮麵包,口感層次非常豐富;咸甜兩味亦異常合拍,共奏出簡約的滋味.就連拌碟的和式沙律亦好好吃!
除了牆上的大黑版餐牌,地上也有塊寫著每天餅類的小黑版,是日包括raspberry buttermilk cake.
Buttermilk是經發酵的牛奶,味道微酸,除了令蛋糕變得濕潤鬆散,淡淡奶酸味令桑果的甜美更加突出,是不可貌相的美味.
最後一款,亦是最驚喜的一款,就是新添加的海鹽焦糖雪糕伴焦糖肉桂脆脆.很難想像連雪糕也是自家製作,質感偏黏稠,帶忌廉的新鮮質感;但味道濃郁,鹽的咸和焦糖的甜除著雪糕溶掉而在舌尖爆發,雙重味道叫雪糕不再平淡,焦糖香更非常突出.
但畫龍點睛的還有那肉桂脆脆: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愛吃蘋果金寶,尤愛當中的肉桂香,牛油酥和香脆口感.而這粒粒脆脆就正中我下懷!
脆脆和焦糖雪糕雖是甜加甜,但食味卻沒因此變得過膩,反而更富層次感,我們也忍不住再來了一客.照我看,一人來一客才差不多!
在茶家和朋友愉快的談天說地,因此避開數場突然的大雨,加上這天客人不多,更顯得茶家是在繁忙鬧市中的避靜綠州.
個人其實不甚喜歡茶。家客人太多,因為會和店主的慢活生活態度背道而馳,把茶。家變成另一間又吵又逼的cafe.
這天茶。家的感覺就很不錯,店主有時間和我們閒談,我亦很高興讓朋友看見到我所喜歡的面貌.希望當我再有空閒來訪茶。家之時,亦能品嚐到同樣的恬靜平和.
茶。家
上環太平山街18號B鋪
---
好食到彭彭聲 [paang4paang4seng1]
Facebook | Openrice | Weibo | Twitter | Instagram
茶。家位於東街和西街之間,這地點也妙,因為茶。家於我來說,正正是東西文化的交匯點.
看似不拘一格,其實茶。家處處流露店主對優質生活的要求.品茶,盡量採用公平貿易或可持續的茶葉,由店主親手烹煮.愛煮,種種茶點由自家製作,款式不時更換.慢活,沖泡澈煮需時,叫客人亦放慢腳步,一同細味生活點滴.難怪生活繁重的都市人愛鑽這躲避風雨的小茶室,甚至將這裡當成第二個家-誰不喜歡烏托邦?
在茶香和卡察聲間,我們先喝茶.印度香料茶,祁門紅茶,泰國冰茶我都先後喝過了,這天就嘗嘗店主推薦的冰洛神花薄荷茶吧!
顏色是鮮豔的紅,叫人想起紅菜頭的汁液.加上泡沫頂的薄荷葉,顏色強烈又搶眼.冰過的洛神花茶沒有了熱喝時的酸,加上薄荷更添清新;更因沒奶,沒有無可避免的飽滯感.比起港式飲品又或是有氣汽水,這是更佳的夏日消暑選擇.
scone每天出爐數次,次次口味不同,想吃心頭好?要看運氣.這天就有個人喜歡的薑味和原味,真好運!
質感濕潤而滲透著薑粒的freeform ginger scone口感豐富,很討人喜歡.
但帶點乾燥的原味搭上自家製的洛神花果醬和輕忌廉,三者的化學作用卻叫人驚嘆不已.究竟是漂亮但太乾的原味好些,還是不羈而辛辣的薑味好點?算了,還是各來一塊好了..
scone之外,rubbing-in的家族還有香蕉薑味蛋糕.banana bread也是我喜歡的蛋糕種類,但每每吃到的不是質地太大太粗,就是只得好假的香油味,又或者味道太甜.
這裡的interpretation雖沒有乾脆的外皮,但蛋糕濕度剛好,香蕉香氣濃郁,薑味雖可更突出,毫不做作的感覺亦已很不錯.
每次到茶。家,都渴望再會那誘人的流心綠茶芝士蛋糕,雖然明白那不過是蛋糕未熟透的效果,說實點其實是個error!
這天的蛋糕雖不再流心,綠茶的茶香卻顯得更醇厚香濃,更帶抹茶的苦澀回甘,和輕柔的芝士非常合拍.加上富花生和牛油香的餅底,冠它為全港最佳的綠茶芝士蛋糕之一,一點沒誇張!
潮流吃cream cake,Victorian sponge也是cream cake,不過是蛋糕夾桑果忌廉而非vice versa.
海綿蛋糕充滿雞蛋香,質感鬆軟無比,加上軟滑的桑果忌廉,簡單而味美,難怪女皇亦為之傾倒!
不嗜甜的也可來客炒蛋肉鬆多士,and this ain't not something you will find next door.台灣人會以肉鬆,雞蛋,蔬菜等夾文治吃,而對有一半台灣血統的店主來說,這也是家鄉的味道,便帶來與港人分享.
這亦是唯一不是100%自製的食物,那酥皮麵包明顯來自不遠的bologne!但炒蛋的嫩滑碰上乾脆的肉乾,加上牛油果和番茄的粉綿和千層酥皮麵包,口感層次非常豐富;咸甜兩味亦異常合拍,共奏出簡約的滋味.就連拌碟的和式沙律亦好好吃!
除了牆上的大黑版餐牌,地上也有塊寫著每天餅類的小黑版,是日包括raspberry buttermilk cake.
Buttermilk是經發酵的牛奶,味道微酸,除了令蛋糕變得濕潤鬆散,淡淡奶酸味令桑果的甜美更加突出,是不可貌相的美味.
最後一款,亦是最驚喜的一款,就是新添加的海鹽焦糖雪糕伴焦糖肉桂脆脆.很難想像連雪糕也是自家製作,質感偏黏稠,帶忌廉的新鮮質感;但味道濃郁,鹽的咸和焦糖的甜除著雪糕溶掉而在舌尖爆發,雙重味道叫雪糕不再平淡,焦糖香更非常突出.
但畫龍點睛的還有那肉桂脆脆: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愛吃蘋果金寶,尤愛當中的肉桂香,牛油酥和香脆口感.而這粒粒脆脆就正中我下懷!
脆脆和焦糖雪糕雖是甜加甜,但食味卻沒因此變得過膩,反而更富層次感,我們也忍不住再來了一客.照我看,一人來一客才差不多!
在茶家和朋友愉快的談天說地,因此避開數場突然的大雨,加上這天客人不多,更顯得茶家是在繁忙鬧市中的避靜綠州.
個人其實不甚喜歡茶。家客人太多,因為會和店主的慢活生活態度背道而馳,把茶。家變成另一間又吵又逼的cafe.
這天茶。家的感覺就很不錯,店主有時間和我們閒談,我亦很高興讓朋友看見到我所喜歡的面貌.希望當我再有空閒來訪茶。家之時,亦能品嚐到同樣的恬靜平和.
茶。家
上環太平山街18號B鋪
---
好食到彭彭聲 [paang4paang4seng1]
Facebook | Openrice | Weibo | Twitter | Instagram
0 意見:
Post a Comment